(四)部分亚太地区的实体经济将面临风险
中国、印度等亚太地区的经济还远没有走上自我加速发展之路,仍高度依赖于国际经济环境,其国内需求是否能够克服全球经济下滑对其出口的连锁反应,还是个未知数。全球经济的关键是期待亚太地区、拉丁美洲和欧佩克经济体的适应能力。特别是亚太地区出口依赖型的经济体。金融市场的动荡将扩散至实体经济,影响发达国家国内的需求,并蔓延至亚太地区,从而会对这一地区实体经济的运营产生影响。可以说2009年,对于出口依赖型的亚太经济体而言,将经历更加艰难的旅程,预计其经济形势可能更加严峻。但亚洲地区受冲击的程度不是全球最严重的,同时本次金融危机也不是亚洲曾经经历过的最严重的危机。
三、中国经济发展潜力较大但趋势不容乐观
从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分析,自2001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消费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共同推动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加速的阶段,预计将持续较长时间。2003年以后,中国经济已经连续5年快速增长,2008年,在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累积作用和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下,经济出现了高位回调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于将这一轮经济较快增长更长时间的保持下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支持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仍然存在,包括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要素保障水平较高,国内消费投资市场继续拓展的空间仍然很大,我们已经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只要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和调节的时机,就能够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在世界经济走低的背景下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态势,并对亚太经济和世界经济形成积极拉动。
(一)国内投资增长潜力巨大
就业压力和改善现状的迫切愿望,形成了高涨的投资热情;房地产、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产业内部联系深化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变化,为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巨大的国民总储蓄和国外投资,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在这些因素支持下,国内投资增长潜力巨大。
(二)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巨大
中国是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较,居民生活水平比较低下,改善生存状态的要求比较普遍。在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支持下,预计在汽车、住房等方面的需求会持续扩大。与巨大的人口规模、巨大的城乡之间转移的人口规模联系,可见,中国未来消费市场拓展的空间十分广阔。
(三)国内资本商品市场潜力较大
在资本市场方面,随着国民总储蓄的不断增加,寻求投资的资金数量不断增加,规模巨大;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持续快速推进,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资产质量会不断改善;随着股市的自身调整和基本制度规则的完善,监管的完善,股市投资活动的规范性将不断增强,风险趋降;随着股份制改革的推进,体制机制完善会支持股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十分迫切,必然推动住房需求不断扩大;需求必然拉动住房建设、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因此,房地产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房地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从而,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发展前景都十分广阔,中国的资产市场还是十分年轻的、成长性非常高的市场。
(四)国际出口需求应不会发生巨变
目前,中国的出口是减少了,政府也采取了增加出口退税等等方式。对于中国的出口,可以抱有相对乐观的态度。或者说,中国的产品主要是低端的生活必需品出口,这部分的出口不会有太大的减少,如果再加上出口退税以后,可以不会有太大的减少。因为美国一般的普通民众还是主要要买中国日常消费品,因为价钱便宜。有一个美国人曾经写过一本书《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他是受美国媒体的影响,就是坚决不买中国货,最后坚持了一年,他投降了,为什么呢?第一家庭开支大量增长,第二不买中国货,有一些配件,像冰箱、电视的配件所需花费的钱也挺多的,第三是圣诞节给孩子买礼物,几乎的玩具都是中国制造的。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应该说出口减少,但是不会减少太多,可是贸易顺差可能会减少,由于价格各方面的关系。
(五)政府宏观调控的水平不断提高
新一轮经济较快增长动力十分强劲,但并未出现经济全面过热,相反,出现了持续5年的较高增长。这表现了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是主动调控的结果。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调控政策及时作出反应,包括调整贷款额度,下调贷款利率和部分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降低高新技术企业和微利小企业的所得税率,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征收办法等。这些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改善股市投资环境都有积极作用。
面对以上积极发面的因素,国际组织和机构普遍认为,中国在2008年应该在10%左右的高增长率上;4家机构对中国2009年经济增长预测显示,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下滑或持平,表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近期不容乐观。并且,国际组织和机构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除了面临世界经济环境恶化和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因素,中国自身还面临以下问题:
首先,宏观的经济独立性程度不高
联合国指出,中国和印度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独立性。然而,这些国家的经济还远没有走上自我加速发展之路,仍高度依赖于国际经济环境。
其次,政策反应不够灵活
高盛指出需注意如果政策对于外部需求的负面冲击作出的反应过慢,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可能会幅度更大。高盛认为,要转变为内需推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中国不仅需要增加消费支出,还需要加大投资;问题仍在于政府的政策能否促成这种情况发生,以及中国政府如何改变在过去4年来引起内需受到挤压而出口过快增长的一系列政策,中国需要取消对国内投资的行政控制。
最后,科技水平低仍是中国经济升级的障碍
世界银行认为,过去15年比较审慎的宏观经济管理和技术进步帮助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了实际收入增长。但很多国家的国内技术扩散力度弱,牵制了整体上的技术成就。在中国、巴西、印度等国,在主要科研中心和主导企业的运营水平接近全球技术前沿的同时,大多数企业的运营水平还不及最高生产率水平的五分之一。因此,提升对外国技术的吸收能力,对于低收入国家以及主要靠低工资优势而非强化的国内能力优势的中等收入国家,是极为重要的。(郑雄伟亚太总裁协会全球执行主席兼中国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