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末,在商务部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国际外包中心与商务部培训中心联合编著的《国际外包》系列丛书,由经济管理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该书由著名国际经济学家郑雄伟主编。
本丛书顾问是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李志群司长、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朱晓明主任、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林哲莹副司长。多家业内权威机构及专家参与了丛书的编撰工作。该书作为商务部“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推荐读本,是目前外包领域最完整、最权威的教材之一。
现载录《国际外包》系列丛书总序言,以飨读者。
一.国际外包的“真实面目”
外包(Outsourcing),简而言之,就是将企业自身做不了或不愿做的业务,特别是非核心业务,转交给其它独立的经济体去完成,一般以契约形式进行管理和控制,而使业务链条正常运转,目的或是为加强企业核心业务,或是为减少成本,或是为减少风险,或是为减少投资,或是兼而有之,最终是为了实现并提高盈利。外包从内容上看,最主要的有两大类:生产(制造)外包和服务外包。前者指制造或生产环节的外包,后者指服务环节的外包。生产外包与服务外包,都是外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有重要的区别和紧密的联系,并有很多共同的规律。生产外包早于服务外包产生,而且至今也还在发挥重要作用,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近年来“外包”因为“服务”而风声鹤起,在众多研究中,外包特指服务外包。
国际外包(也称跨国外包或离岸外包)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外包,接包者、发包者分布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国际服务外包与生产外包都是国际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国际外包的过程,是全球产业转移和整合的过程,也是全球经济格局大调整的过程,两者都在全球范围内起着重要的作用,分别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最重要标志。
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从南部沿海地区开始,中国通过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利用了国际生产外包机遇,成就了全球最大的“加工制造中心”。近年来,我们已经明显感觉到,由于资源、环境与技术等因素对经济持续发展的制约,中国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面临着不可持续的危险。中国要实现持续、稳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就不能只是依靠现有的“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地位,必须找到新的突破口。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业、互联网、电信业的快速发展,使服务环节的国际转移——国际服务外包的浪潮席卷全球,印度等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有成为“世界办公中心”的势头。相比承接国际生产外包,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具有特别引人注目的优点:
1.发展服务外包有利于扩大就业,特别是改善就业结构。国际服务外包将使大量白领工作岗位由发达国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就为扩大就业,改善就业结构,促进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提供了机遇。
2.服务外包属于无污染、低消耗产业,有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以IT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为主的服务外包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特点。从收益来看,服务外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是来料加工制造业的几十倍,能耗只有制造业的近二成。
3.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有助于使企业进入全球产业链的高端,提升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层次和地位。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中心,是从承接国际生产外包开始的。中国想成为世界办公中心、世界服务中心,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入手,也将是必由之路。
二.国际外包浪潮汹涌
“外包”成了近年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最热门的字眼。国际外包概念书籍——《世界是平的》一出版就风靡全球,该书作者美国记者弗里德曼也成了全球最热门的讲演家之一。
国际外包对于全球,也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变量,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研究表明,仅全球服务外包交易额,2003年1500亿美元,2005年增至6000亿美元,2007年达到1.2万亿美元。未来几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以30~40%的速度递增,预计2020年将达到5万亿美元。
近年来,对于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政府表现出空前的热情。2006年开始,商务部会同有关部委推出了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目前,已将大连、北京、西安、深圳、成都、武汉、南京、上海、杭州、天津、济南、广州、合肥等13个条件较为成熟的城市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着力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要研究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扶持政策,加快培育一批具备国际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形成一批外包产业基地。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指出,“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一条重要途径”。自上而下,各地对于国际服务外包都寄于了很大的希望,特别是中国的一线城市和发达身份,更是把国际服务外包作为经济二次腾飞的重要启动点。
国际外包牵动着各国朝野上下的心。全球对国际外包的如此关注,不仅源于其巨大的市场份额和强劲的增长速度,也源于国际外包对全球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国际外包不仅造就了众多世界级跨国企业,也带动了中国、印度等国的迅速崛起,并影响着发达国家产业调整、经济变革和就业形势。基于这种重大历史影响,《哈佛商业评论》称国际外包“是过去75年以来全球最重要的商业理念和管理手段”。 三. 一个重要的理念——“外包运作”理念
国际外包迅猛发展是大势所趋,相对而言,发达国家以发包为多,发展中国家以接包为多。按理说,接包与发包,是相辅相成、互为需求的两个方面,但从实际情况看,发展中国家,上上下下更愿意将国际外包看作是重要的发展机遇;而在发达国家,其政界及劳工界总有人在抱怨“国际外包”把就业机会和产业转移到国外,要求限制国际外包,这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视乎还是情有可原的。可怕的是,在发达国家的很多企业界人士,也会认为他们是在被动地接受“国际外包”,是为了应对成本压力不得已进行外包。由此,我们会问,国际外包对于发包国和接包国,对于发包公司和接包公司,到底谁受益更多呢?不管怎么说,对国际外包国家影响的综合评价,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事实上,国际社会很少有人注意到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在发展中国家也有很多企业在进行业务外包,很多来自发达国家的企业(如惠普、IBM、思科、微软等等)其实也是重要的接包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有一些企业刚成立就把外包作为重要的发展手段,有的企业还利用外包实现了白手起家,用较少的资金,实现了企业迅速发展,人们比较熟悉的成功案例,国际上有耐克、戴尔,国内有蒙牛、脑白金等等。可见,发包并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发包也不一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不得已采取的应急措施。
在国际外包世界潮流的背后,有一个普遍规律在起作用,这是一个适用于发达国家、也适用于发展中国家,适用于生产外包、也适用于服务外包的国际外包规律。本丛书将对国际外包规律加以全面阐述。
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用什么态度来对待这个规律。现实中,有人在被动应对,有人在主动利用。它是一个普遍规律,是我们都要遵守的,我们应该变被动为主动。
如同资本规律是世人皆知,“资本运作”理念则问世不久。国际外包规律,我们不难理解,而将其作为一个经营管理的手段——如同资本运作手段,形成外包运作手段,则是独到的提法。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革命性的理念,是一种新的思维,一种新的管理与经营理念,在这里,掌握理念与了解规律本身一样重要。我们将这个理念命名为“外包运作” 理念,希望他不仅在国际经济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更希望它被全球积极推广。
这个理念的核心内容是:主动地利用外包方法,实现超常规地发展。第一,在认知国际外包规律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主动运用外包手段,灵活运作企业,灵活进行接包、发包运作。第二,可以在企业发展的起点就考虑外包规律,主动进行接包和发包,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包、发包。第三,外包,对发包方和接包方,发包国与接包国,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接包与发包也不一定是外部条件逼迫下的一种节省成本消极举动,在很多时候是一种主动应对快速变化的国际市场的企业战略安排。第四,通过外包,通过契约手段,将资源整合起来,将业务链条拉长,发包方可以实现超常规发展,外包运作也将会产生“以小博大”的杠杆效应,与“资本运作”所追求的境界有类似之处。第五,国际外包运作与资本运作不同的是,前者主要以契约为杠杆,不涉及产权转移,后者则是以产权转移为杠杆,前者的风险更小,适用面更宽。国际外包理念是一个比资本运作更重要的理念。第六,发展中国家在鼓励接包的同时,也要鼓励成熟的产业进行对外发包,这样才能形成发包和接包的有机统一,才能够形成服务行业的和谐发展,减少服务贸易的国际摩擦。将生产外包与服务外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国际外包的运作,对企业管理和产业整合进行革命性的调整,是积极推动中国经济成长的重要篇章。
国际外包运作理念,对于企业发展,甚至对于个人创业,对于国家资源整合意义都是重大的。它表明,国际外包对于发包方的益处不见得比接包方小。
早在2004年著名国际经济学家郑雄伟就发现并提出“外包运作”理念,在当年9月的云南省政府顾问会议上,向众多世界500强企业领袖与政府高层人士宣讲了这一理念。在2005年11月举办的“亚太总裁与省市长国际合作峰会”中,郑雄伟又较全面地阐述了“外包运作”理念,与会政要、国际外包界重要人士(如全球外包鼻祖的继承人——小罗斯佩罗)十分认同该理念。特别是在2007年底于中国天津滨海新区首届全球外包大会上,大会主席——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先生、天津市长戴相龙、大会执行主席——国际经济学家郑雄伟先生等,更是一致呼吁全球各国重视国际外包,加强外包合作,尊重国际外包规律,运用国际外包运作理念和规律,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推进新的一轮以服务业国际转移为特征的第二次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四.关于《国际外包》系列丛书
发展国际外包,需要有政府部门的经济战略、经济政策扶持,需要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革新、公司业务流程的变革、公司治理理念的重塑,需要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完善国际外包服务体系,也需要具有前瞻意识、具有全球国际外包运作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专家来研究总结国际外包的先进运作管理经验,并传输给正在全面、广泛参与国际外包实践的中国政府、企业、个人。基于上述考虑,我们编写了本套丛书。
本丛书首先对国际外包理论与战略进行了分析,阐述国际外包概念产生的背景、原因、国家战略、国家政策。其次,对各种类型国际外包运作与管理模式的分析,并提供可借鉴的规范文本和实践经验。最后,通过对国际外包经典案例的分析,让业界感受到国际服务外包的奥妙与魅力,切身感受到国际外包运作的实践经验。丛书还提出了不同类型外包业务的商业机会,以及应对策略。
本期出版的丛书共分为三册:第一册《国际外包理论与战略》、第二册《国际外包运作与管理》、第三册《国际外包全球案例与商业机会》。
丛书的联合出版机构为国际外包中心、商务部培训中心。本丛书很荣幸作为“亚太总裁与省市长国际合作大会”及“全球外包大会”的指定用书。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们要特别感谢德国前总理格哈德•施罗德先生、澳大利亚前总理鲍勃•霍克先生、法国前总统参谋长加诺将军、美国众议院外委会前主席本杰明•吉尔曼先生、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天津市前市长戴相龙先生、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先生、商务部部长助理崇泉先生、中共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先生、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先生、无锡市市长毛小平先生等等有识之士,对全球外包事业的特别关注与支持,要特别感谢重要跨国企业IBM、微软、EDS、麦肯锡、甲骨文、惠普、西门子、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凯捷、威立雅、毕博、翰威特等等的企业领袖对我们的关注与支持。
|